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曾几何时,以李想、李斌以及何小鹏组成的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以“互联网思维”给传统汽车厂商敲醒了警钟;如今,余承东、雷军乃至周鸿祎携“流量”入局,更是给汽车人上了重要一课:原来汽车还可以这样玩。当泼天的流量涌现雷军和小米SU7,小米汽车无疑成为上半年C位出道的明星。

曾几何时,以李想、李斌以及何小鹏组成的造车新势力三剑客,以“互联网思维”给传统汽车厂商敲醒了警钟;如今,余承东、雷军乃至周鸿祎携“流量”入局,更是给汽车人上了重要一课:原来汽车还可以这样玩。

当泼天的流量涌现雷军和小米SU7,小米汽车无疑成为上半年C位出道的明星。2024北京车展上,“车圈新贵”雷军化身行走的流量收割机,所到之处万人空巷;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爬上车顶引发围观,被戏称“车展最佳车模”。

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二人身着“一红一绿”成为北京车展的重要风景之一,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越诸多重磅新车。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车圈儿对流量的争夺开始趋于白热化,汽车行业的竞争也加速从卷价格转变为卷老板。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汽车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品牌竞争加剧迫使车企加强产品传播和销售推动。雷军和余承东等互联网企业高管加入,使得互联网思维带来大量流量,对传统车企产生了显著冲击。

直播、拍视频,车企大佬求变

“越来越多的车圈企业家开始做直播、短视频,大家发现原来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是几十亿广告费买不来的。”在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对于越来越多的车企大佬下场“直播”,周鸿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今年上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车企CEO涌入直播间。其中不乏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内的传统巨头。

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汽车圈的四个老汉直播带货了。”在6月初举办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朱华荣便调侃包括自己在内的上述四位车企掌门人,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3月28日,李书福与新东方创始人、东方甄选CEO俞敏洪一起,举办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直播,探访吉利卫星超级工厂。

4月14日,62岁的尹同跃第一次玩起了直播,并笑称:“这也是逼着我这六十多岁的老汉(直播),大家都出来了。”在此前的采访中,尹同跃也回应了为什么要下场开播的相关问题,其表示做直播是“典型的被绑架”,其中的绑架有两层含义,一是被直播的行业大潮所绑架,二是被奇瑞的年轻员工所绑架。

4月15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首次开启直播,亲身测试长城汽车全场景NOA。随后,其又多次开启直播,包括长城汽车股东大会、“魏建军的周末”等等。魏建军直言,“未来直播就像吃饭一样,想播就播。”

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除下场直播外,还有众多汽车人打造个人IP,拍摄短视频,进军抖音、微博、视频号等平台。5月底,比亚迪宣布,总经理团队集体入驻社交媒体平台,包括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以及仰望、腾势、方程豹等销售事业部的总经理。这也是继长城汽车17位高管入驻社交平台、广汽系多位高管开通了个人新媒体账号厚,又一车企高管“集体出道”。

从车企大佬的纷纷下场不难看出,流量为王的时代,车企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积极探索。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全新的形式,车企能够更好地展示产品,还能够增强品牌影响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

打铁还需自身硬,流量不等于销量

流量之后,如何将流量转化为销量、将客户从“看热闹”变为“真下单”也被看作是车企的一大挑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价格战的冲击下,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车企销量目标完成进度不佳。其中,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完成全年销量目标进度超四成,长城汽车、理想汽车、极氪汽车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三成以上,哪吒、小鹏等完成进度不足两成。

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可以看出,高流量虽然可以带来更多曝光量,但想要转化为实际销量,还需要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朱华荣认为,个人IP或精彩的发布会可以获得短期流量,对于产品和品牌推广非常好。但长期流量是以用户为中心,创造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或者其他新的价值,这才是最根本的。

魏建军在投资者会上强调要在当下激烈竞争中守住底线,同时发挥企业长板,“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长城此阶段落实“长期主义”的具体表现。

尹同跃在直播中也指出,一把手下场直播或许只是缓解当下激烈竞争焦虑的一种方式,用更直接、更接地气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是尝试拥抱新事物的一种表现。但抛开流量来看,如何围绕产品和服务做差异化创新?什么是赢得市场竞争的真正密码?这些问题更迫切等待车企回答。

年中盘点|车圈儿老总争当“网红”,流量有了销量就不愁了?

业内普遍认为,喧嚣过后,汽车行业的核心还是要回归到商业竞争的本质——产品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研发投入,供应链成本管控,内部决策机制通畅等造车的底层逻辑本身。

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所言,作为汽车产业新时代的营销手段,企业善用互联网思维与消费者沟通,为产业带来新风,更增添不少活力。需要思考的是,“名人效应”可拉动短期流量与关注,但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品牌价值提升、设计创新、行业发展等长期责任不容忽视。

原创文章,作者:安利教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28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