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犬易患的9大寄生虫 近期高发!千万要小心这种虫……
人犬易患的9大寄生虫
为了各位捡屎官和狗子的健康,需要了解一下狗狗常见的体内和体外寄生虫,以及寄生虫的防治。体内寄生虫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它们吸收狗狗体内的营养,导致狗狗获得的营养减少,感染后的狗狗会
人犬易患的9大寄生虫
为了各位捡屎官和狗子的健康,需要了解一下狗狗常见的体内和体外寄生虫,以及寄生虫的防治。
体内寄生虫
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它们吸收狗狗体内的营养,导致狗狗获得的营养减少,感染后的狗狗会出现呕吐、嗜睡、体重减轻和腹泻等症状。
蛔虫是可以传染给人类的,会使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还会导致肚子痛、胃痛。可以用驱虫药打虫,并且需要定期驱虫以防止再次感染。
钩虫,钩虫的虫体细小,头部有细钩,咬住十二指肠肠壁吸血,造成狗狗血便、黑便,以及贫血,只能通过显微镜便检发现。
狗狗感染钩虫后最突出的症状为贫血,还伴随着牙龈苍白、虚弱和体重减轻。
幼犬容易感染,而且一般是急性的。除了严重贫血外,这些幼犬可能会拉出黑色焦油带血的便便,甚至死亡。
成年狗的症状是轻度腹泻或呕吐,症状比较轻,但如果狗狗年龄比较大的话也是会致命的。
鞭虫,细小的马鞭形虫体,寄生在盲肠及大肠,造成下痢。
为了清理让人头疼的鞭虫卵,最好扔掉狗狗舔过的玩具和东西,对狗狗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和杀虫,也能减少人被感染的风险。
心丝虫,该寄生虫是通过蚊子进行传播的。被感染的狗狗起初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狗狗可能会咳嗽咳血,最后会致命。
感染的狗狗会因为一点运动而筋疲力尽,体重严重下降。但是心丝虫也很容易预防,只要定时驱虫即可。
体外寄生虫
疥螨,疥螨病是由疥螨引起的犬类常见皮肤病,它钻进宿主表皮挖掘隧道,虫体在其中生长繁殖。隧道有小孔,藉以通氧和为幼虫出入。
幼虫也钻入皮肤、开掘小穴。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整个过程为8--22天。
蠕形螨,蠕形螨因虫体细长,很像蠕虫而得名。它寄生于狗狗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从产卵到卵发育成幼虫乃至成虫均在其中。
该病是由健康犬与病狗接触而传染,当狗狗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皮肤有发炎时,即可侵入并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虱,危害狗狗的主要是血虱和啮毛虱。血虱长1--5毫米,头窄,体呈圆锥形,以吸食血为主。啮毛虱以食毛和皮屑为主。
吸血寄生会导致狗狗发痒、不安,皮肤出现小出血点,甚至化脓。
蚤,蚤存于尘土、地缝及毛毯中。蚤不在犬体上发育,因此只要保持狗窝清洁,地面撒少许来苏尔,被褥经常日晒,即可预防。
硬蜱(pí),硬蜱寄生于狗狗体表,会损伤皮肤,使狗狗产生痛痒感,会啃咬磨擦。雌蜱吸血,交配后雌蜱吸饱血落地,蜇伏起来产卵。
蜱卵经一个月左右孵出幼虫,幼虫又爬到犬身上吸血,这样往复。蜱的成虫吸饱血后,身体会变圆变紫,还会膨胀几十上百倍。
虽然寄生虫种类很多,有些也很恶心,但只要保持日常清洁,关键是做好定时驱虫,是很容易预防的。
家长们的狗子有没有感染过寄生虫呢?有没有做好按时驱虫呢?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近期高发!千万要小心这种虫……
就在最近,跟蜱虫有关的新闻也引发我们的关注和警惕。小小的蜱虫究竟长什么样?为何能致人死亡,甚至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被咬后如何处理?这篇实用的文章,建议认真阅读。
1
小小的蜱虫
究竟是啥?
蜱虫,俗称狗鳖、牛虱、草爬子。常常隐藏在浅山丘陵的森林、草丛、牛羊皮毛间。它生长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以吸血为生。没吸血时,其腹背是扁平的,仅有芝麻粒般大小,吸血后变得如黄豆大小,大的甚至可达指甲盖大。蜱虫叮咬一般选择皮肤比较薄弱的部位,如人和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
2
被咬后危害有多大?
有哪些症状?
蜱虫叮咬的危害并非吸血这么简单,而在于其吸血过程中所传播的疾病。在自然界中,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包括病毒(如出血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细菌(布鲁氏菌、土拉弗朗西斯菌)、寄生虫(巴贝虫、泰勒虫)、立克次体、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以及毒素等,其中十几种病原体可致人体生病。每年4-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我国近年来流行较为广泛的几种蜱媒传染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等。其中蜱虫病在我国最为常见,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湖北、浙江为高发省份。
此病常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不适等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例可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肢体抖动、行动困难等。叮咬处局部皮肤可以出现红色的丘疹,斑疹或风团样皮疹。
老人和小孩等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被叮咬后极易引起严重症状,病情可能进展更迅速。感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蜱虫病”的病原体)的少部分病例可发展为重症而死亡,据统计,目前该病的平均死亡率为7.3%,最高死亡率可达30%。除了人类,动物亦可感染该病毒。
3
蜱虫病有人传人风险?
答案是肯定的。与确诊患者无防护措施的直接接触的确会引起人传人现象,直接接触确诊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也会导致相关蜱媒疾病的传播。即便患者去世后,无防护下近距离接触尸体同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除了蜱虫叮咬和接触病患血性分泌物可以发生感染外,极个别情况下该病通过气溶胶传播亦存在可能。
4
一旦被咬伤
如何处理伤口?
切勿生拉硬拽
蜱虫在叮咬时,将包含口器的头部深深扎进皮肤。如果用手或工具使劲硬拽虫体,一方面会导致虫体破裂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毒液;另一方面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这样反而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用酒精麻醉蜱虫可以先用酒精麻痹蜱虫,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其头部,慢慢向上提起(拉不动切勿用力猛拽),取出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专业消毒处理以及抗炎治疗,可将蜱虫放到密闭容器,如空矿泉水瓶内,以便就医时为医生诊治提供帮助。持续观察蜱传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取出虫体后,切记持续观察,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红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5
如何避免蜱虫叮咬
1、去户外之前,可在衣物上喷洒含菊酯成分的驱虫喷雾。
2、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到植被多、草丛和树木茂盛的地方,或尽量减少驻留时间。
3、注意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袖口、裤腿处和腰部,穿着浅色衣物有助于蜱虫的及时发现。
4、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洗澡,并且要认真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不正常的“黑点”。
5、如果携带宠物野外出游,回家后亦要检查宠物身体上是否有蜱虫,以免感染主人。
蜱虫最大的危害
往往在于我们对它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甚至被咬了也毫不在意
一旦被感染
可能会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
对小而危险的蜱虫及蜱媒疾病
多一些了解
来源:科普国内(ID:Science_China)
本文专家:章志丹,国内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教授
邓宝成,国内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教授
监制:牟彦秋 黄林昊
编辑:严海
校对:刘怡然 张玲琳
原创文章,作者:风雨轻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9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