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想拥有大脸盘猫咪 猫狗如何更好地相处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3 31


想拥有大脸盘猫咪

人类总是在追求美的路上远走远走,比如瘦脸针、瘦肩针!潮热的脸饼大了来迎、抽脂等等,而在人类千方百计想要变成瓜子脸的时候,猫咪却迎来了大饼脸的热潮!

相信不少养猫的人都想要一!猫脸胖的萌只圆圆的大脸猫咪吧,有着胖胖脸蛋的猫咪的确比较可爱。这就让不少铲屎官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自己的猫咪发腮。但是猫咪发腮并不是简单的增肥,要满足下面这几点,你才能拥有萌萌的胖脸猫!


什么是猫咪发腮?

发腮,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让猫咪颈部的肉变肥变厚,从而达到腮帮子鼓起来的包子脸,让猫咪看上去更可爱,实际上也就是猫咪腮部和颈部这块长出厚厚的角质层。正常发腮的年龄在猫咪5-6个月大的时候,身体发育前,长腮也是公猫性成熟的明显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公猫交配时在母猫面前散发魅力的闪光点。

猫咪发腮与什么有关?

1

性别

养了小母猫的铲屎官,就不要操这个心了,因为母猫不发腮,就跟女生永远不可能长出喉结是一样的,发腮是小公猫的性别特征。母猫是不会发腮的!唯一发腮的情况是怀孕时,腮部稍微增厚了一点。有些小伙伴说不对,我家母猫就发腮啦! 母猫如果有腮,那通常都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就像人太胖了会出现双下巴。

2

绝育时间

公猫的发腮和睾酮含量关系密切,所以猫咪的绝育时间很重要。绝育后,公猫的睾丸“停止供应”性激素,也就是睾酮,自然而然的会影响猫猫的发腮,不过绝育后的公猫可能会整体圆润发胖。所以小伙伴如果要发腮,可以将绝育时间往后推一推。

如果想让猫咪成功发腮,在养猫的前两年就要受苦了,要注意猫咪发情乱尿,乱跑的情况,虽然照顾时很辛苦,但是猫咪发腮一般会在两岁前结束,只要发腮成功,发情结束,绝育套餐就可以安排上了。

3

基因遗传

发腮有很大的基因问题,像纯种的英短、异短可以发腮,部分的田园比如狸花猫也会,但是天生小脸的无毛猫,和大部分田园猫都是不会发腮的。所以你给它们喂再多的吃的,也只会造成它们身体上负担!

比如某宝上琳琅满目的发腮粉,花里胡哨的成分对猫咪只是有害无益!虽然营养对猫猫来说十分重要,但是能不能发腮,和吃什么东西真的没有多重要!

起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受基因遗传的影响,想要发好腮,发的完美,还得拼爹,如果猫爸爸有好的基因,发腮就很完美很好看。

4

高蛋白食物

猫咪吃得好,营养足,对它的发腮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你想要有大脸猫的话,平时可以给它多吃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主食猫粮蛋白质含量最好在37%-40%左右的。

偶尔也可以给猫咪吃点鸡胸肉和牛肉,对它发腮都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的。

发腮这种事,还是要有随缘的心态,所以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再盲目花钱买各种夸张发腮功效的产品啦。同时主我们不要过于纠结,因为审美本身就是个人的事。没有这个腮,猫猫还是一个好猫,而且猫咪健健康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愿你家猫咪能陪你更长时间 ——

感谢观看

猫狗如何更好地相处

俗话说“猫狗是冤家”。最最典型的表现是:狗认为“我的主人喂我、爱我、照顾我,他们是我的神!”猫却认为“我的主人喂我、爱我、照顾我,我是他们的神!”看,猫和狗是如此的不同,那它们怎么才能和睦相处呢?其实如果处理得当,狗和猫完全可以踏踏实实生活在一起,成为好朋友。

为了确保狗和猫能在你家里融洽生活,最简单的办法是同时把它们抱养到家里,或者让它们逐渐地相互接受对方。狗和猫初次见面时的年龄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它们从一开始就能生活在一起,共同成长、相互熟悉。

如果家里已经有一只狗或猫,再抱养一只新宠物,就存在出现麻烦的潜在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是把宠物都看成是自己的子女。宠物也会“吃醋”,当你为新的“小朋友”忙个不停时,原先的狗或猫就会产生妒忌心理。当你首次把新宠物带回家时,最好把它关在一个房间里让它单独呆几天。这样其他宠物只能通过门缝知道新宠物的到达,从而减少敌对情绪。这种方式让宠物首先通过嗅觉、听觉以及猫和狗所独有的其他感官相互认识,等到你为它们面对面地介绍时,它们已经彼此熟悉了。在最初几次见面时最好用颈带把狗牵住。

很多家庭都同时饲养猫和狗。有一家养了一条两岁的狗,名叫“胖胖”,后来又来了一只两岁的猫,名叫“小黑”。胖胖是只热情的狗,经常友好地邀请小黑一起玩耍。而小黑却总是一副冷冰冰的神态,在受到邀请时通常会猛击对方的鼻子。为了避免与胖胖相遇,小黑总是栖息在沙发及书架等离地面颇高的地方令胖胖够不着它。在主人采取前面提到的一些措施之后,这两个家伙现在已经相处得很好了,这证明狗和猫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为了让狗和猫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你应该为它们准备各自的卧具、食盆和玩具,并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对抗行为的警告性信号。狗猫相处融洽,你要给予奖励和表扬。当它们扭打在一起时,你一定要用明确的态度呵斥这种行为,并发出“保持安静”、“好好呆着去”、“不许粗暴”等指令。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