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百科

狗狗百科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狗狗百科 >

就地过年新趋势 常德腊货“寄”相思——三家快递企业年货寄递占快件总数40% 「幸福新湖南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4 28


就地过年新趋势%04数总件快占 常德腊货“寄”相思——三家快递企业年货寄递占快件总数40%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春节将至,常德市快递网点的“年货快件”骤然多了起来,让往年平淡的节前快递市场意外红火。

春节国全往运”堆扎“产特德常不返乡,家庭自制美食和常德特产“扎堆”运往全国

“母爱如山,赞叹家乡美食。”晚饭时间结束,身在杭州的李苑发了一条朋友圈。图中,是一碗让人垂涎欲滴的腌制红辣椒。“真没想到,我妈为了让我在外地能吃上一口土菜,居然还做熟食给我寄来了。”李苑笑着说,外地过年也不是坏事,能吃到家里的味道就意味着和家人“天涯咫尺”。

这份跋涉千里“飞”来的菜肴,让李苑感到了来自家人的爱。“在家的时候最爱吃奶奶炖的土鸡,那味道,好吃极了。”李苑说,自己身边的朋友都陆续收到了家人寄来的土特产。“到时候就和朋友们一起张罗年夜饭。”

除了腊肉腊鱼,常德的剁辣椒、豆腐乳、酸萝卜也同样让“常德游子”们魂牵梦萦。“儿子说不回家过年时,我们立马买来了新鲜食材来腌制,把萝卜晒干,拌剁辣椒,再用小坛子封存起来。”当日,家住武陵区仙源小区的周先生夫妇来到快递网点,往北京寄了几坛酸萝卜和酸豆角。周先生说,他们的孩子在北京工作了8年,以往每个春节都会回来过年,但今年决定响应号召留京值守。“我们都想念他了,除了打电话发视频外,只能通过邮寄土特产来表达情感,希望他能吃上一份家乡味。”

市民张女士的女儿今年也准备留在武汉过年,前两天,她给女儿寄了一大袋真空包装的常德米粉。张女士告诉记者,女儿收到快件后很开心,还流露出了不能和家人春节团圆的遗憾。“她还说有点对不住我们,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不过只要她在外地过得好,我们就放心了。”张女士说。

“爸妈肯定很开心,知道我还惦记着他们呢。”看到物流信息上显示快件已签收时,在湖南文理学院工作的阿力木·阿卜力米提难掩笑意。他的家乡远在新疆喀什,早在距离春节还有几周时,阿卜力米提就决定了今年不回家过年,这是他第一次异地过年。

阿力木说,往年这个时候,他早已背上大包小包的常德特产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但今年情况特殊,他想到用快递的方式给家人寄礼物。“酱板鸭、麻辣肉、石门柑橘、桃源茶叶……虽然不能亲自带回家,但寄快递也很快。”今年春节,阿力木的本地好友早已为他准备了跨年活动,好让他在常德过一个特别的新年。

和阿力木提一样,过年不准备回家的赵磊,也向河南老家快递了一大箱年货。“虽然今年不回家,但也要向父母表达心意,只好通过快递寄回去啦。”早在一个星期前,赵磊就为家人精心挑选了10斤腊肠和两只酱板鸭。“先把礼物送回,大年三十再给他们视频拜年吧,微信红包我可都准备好了。”

湖南文理学院附近一网点快递员表示,近段时间以来揽收快件的感受便是,外地人最热衷邮寄常德本地特产,尤其是豆腐乳、酱板鸭、鲜米粉……

快递业迎来最繁忙春节

由于今年快递企业“春节不打烊”,我市的快递行业迎来了近几年间最繁忙的一个春节。

据相关物流平台数据,南方寄出的年货快件远超北方,寄件量排名前10的地区中,湖南占据一席。 常德成为“发往全国大城市的异地订单”较多的市州之一,原因则是受“就地过年”倡议影响,许多外地工作人员未返乡。

2日下午4点,顺丰速递蓬莱有约营业点门口,一辆辆货车陆续到达,快递员杨俭和其他几位同事正忙碌地装货。今年春节,该网点共有25名快递员照常工作。“我从事这行11年了,今年是我见过寄年货最多的一年。”杨俭说,近一个月以来,该网点日均寄递快件约200余件,最高峰时可寄递400至500余件,年货快件比重已经超过4成,让“土特产飞往全国各地”成为了2021年常德“顺丰快递市场”的一个新现象。

杨俭还表示,全市顺丰速递网点几乎都有相似情况,年货快件大多寄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不少市民在常德河街买完特产后直接送到快递网点寄出。

同一时间,韵达快递仙源小区网点里,快递员们正将分拣好的快递装运上电动三轮车准备派送,一旁的存货区还有许多打包好的快递还未装车寄出。网点负责人万时鹏表示,一天下来,店里能打印出50多张年货订单,从常德发往全国大城市的异地订单,则是该网点2月份非常显著的特色。他解释,“就地过年”让不少市民选择用寄年货的方式“寄亲情”。

国内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常德市分公司城区寄递事业部西区揽投部是我市最大的散件收寄网点。主管梅钧介绍,今年以来,年货的日均寄出量已超500件,占总数的40%。他进一步解释,在寄出的年货中,腊肉、腊肠、剁辣椒、酱板鸭、豆腐乳等居于高位,并且重量都达到了10公斤以上。

面对节前巨大的工作量,梅钧和同事时常累得满头大汗,“你看,每个快件都是漂漂亮亮的,一想到有许多老乡都在期盼快件的到来,我们就有了动力。”梅钧直言,进入农历腊月以来,邮政速递的快递员已延长了工作时间,为的就是让外地老乡们尽快享受家乡味。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服务,邮政速递、顺丰速递、韵达快递、中通快递等公司均提前协调了全网资源,准备充足的人员、车辆和场地,保证服务时效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划分,各快递公司也都制订了相应的防疫措施,让消费者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吴紫欣 曾楚乔

一审:魏峰 二审:张杨 终审:彭美君

「幸福新湖南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陈勇

“一个人的公交站很人性化”“暖心的服务,点亮整个童年”,说起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常德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其他部门为小轩轩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的事,该市武陵区东江街道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

常德救助中心有在职在岗人员25名,其中党员24人,他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承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和应急托底救助等职责中尽本分、显担当,谱写了一曲为民爱民的感人之歌。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

曾经的救助对象寄来婚纱照感恩

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都有一部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辛酸史,常德救助中心采取“亲情式服务、家庭式关爱”的新型救助帮扶措施,及时发现、精准救助。

地下室、停车场、涵洞、工地、车站……从事流浪救助工作17年,这是常德救助中心救助业务股负责人吴进辉脑海里绘制出的“流浪搜寻地图”。多年来,他和同事组成街面救助搜寻队,瞄准最有可能出现流浪者的地点展开寻找,帮助流浪者入站救助、寻找家人、回家团圆。

几年前,吴进辉和同事们在街头发现数十名来自贵州松桃县的小孩在流浪乞讨,立即现场劝导并护送孩子们回家,却屡送屡返,没过几天,这群孩子又出现在常德街头。原来,孩子们的父母在常德桥南市场、步行街等地打工,跟随大人生活的孩子们,白天没人管便上街乞讨。

面对难题,常德救助中心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就地安置”救助模式,让流浪孩子在常德安家落户、上学读书,并定期为他们发放生活、学习补助,一揽子缓解生活困难、监护缺失、安全成长等方面的问题,力求从源头上破解反复流浪问题。

有学上的孩子们不但不上街乞讨了,周末、寒暑假及节假日还集中到救助中心,参加学习培训和特色活动,拓展兴趣、健全人格。这些孩子当中的龙小妹等人正常完成初、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孩子们把常德救助中心的老师们当成自己最大的恩人。

“老师们,我结婚啦!这是我的婚纱照,发给你们看看。”前不久,已经当上医生的龙小妹给常德救助中心寄来了她的结婚照,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幸福,感恩之情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为之感动。

近年来,常德救助中心年均救助量约6000人次,救助率、寻亲率和安置率实现“三个100%”。仅吴进辉一人,17年来找到了1700多名流浪者,帮助实现家庭团圆1100多人。

“一个人的公交站”暖人心

9月22日上午7时许,18路公交车在常德武陵区城乡接合部一处民房前停下,8岁的轩轩快乐地跳上车。这个临时停靠点,是为轩轩一个人设立的公交站。

家住武陵区东江街道的小轩轩,3岁时母亲不幸去世、父亲离家无踪,年迈的外婆独自抚养他。去年3月,常德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登门家访时,发现轩轩出行不太安全。

轩轩家距离公交站点有一段步行路程,这段路狭窄、车流量大,有较大安全隐患。常德救助中心立即给市公交公司发函,请求为小轩轩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公交公司迅速派人现场勘查,确认该路段适合增设公交临时停靠点。

不久,一块醒目的临时站牌在轩轩家门口的道路两侧竖起来。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得到网友刷屏式点赞,全网点击量超过3亿人次。

护佑孩子就是培育希望,近年来,常德救助中心全力打造“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品牌,“七彩课堂”“追梦空间”“多彩童年”等特色课程和活动为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眼下,常德救助中心正在全市开展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星星点灯·八个一”工程,为困境儿童个性定制“一房、一床、一桌、一椅、一灯、一网、一课、一电脑”,解决他们学习环境差、学习资源不足问题,为孩子打造属于自己的“追梦空间”。

为服务好未成年人,常德救助中心在全省率先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力量,还联合公安部门成立街面巡查联合执法队,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与教育、政法、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100多个部门单位联动,开展“圆梦微心愿”等活动,奏响救助“大合唱”。

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1年11月3日一早,在外流浪17年的康德礼在常德救助中心3名工作人员陪伴下,前往河南滑县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亲人,也找回了自己真正的名字——明定勇。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2017年,常德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在常德火车站发现一位疑似精神障碍的流浪者,对其开展救助,并送往常德市康复医院进行治疗。2018年,中心为其申请落户安置,取名为康德礼。此后几年,常德救助中心一直没有放弃为他寻找亲人,最终通过DNA比对为其找到了家。

康德礼、康华仁、康忠和、康琪、康娅、康绣……这些康姓人员都是常德救助中心救助过的流浪人员。在报请公安部门申请安置落户时,被赋予一个共同的姓氏——康。中心工作人员说,这是为流浪人员送上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平安。

探索“党建+救助”,建立“党员救助先锋队”,市民求助第一时间现场处置;探索“党建+未保”,在为“党旗添彩、为民生升温”活动中,每名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一名困境未成年人……这些年,常德救助中心不断拓宽救助外延,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实现服务对象从“流浪乞讨人员”向“生活无着的临时遇困人员”转变,从“流浪、困境、留守儿童”向全体儿童转变。

“救助工作是社会兜底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坚决兜好这条底线,谋实招、干实事,把一个个具体举措落到细微处,把一项项具体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为民生托底,让民心更暖。”常德救助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卞德荣表示。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