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5 27
7月19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2019宠物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下简称《报告》,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内容),基于CBNData消费大数据,以及萌爪医生、狗民网、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势趋大的数据,揭示2019年宠物消费升级四大趋势。
《报告》显示,
1、2018年国内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22亿元,为五年前市场规模的3倍之多。89%的养宠用户曾经在线上购买宠物商品,线上宠物市场近一年增速约30%。
2、线上宠物市场中女性消费占比达六成,近一年线上宠物市场中90后95后消费占比超过四成。整体来看,上海的宠物年人均消费额最高。
3、宠物营养品、宠物零食的消费比例不断攀升,定制粮越发受追捧。
4、线上宠物智能设备近四成消费者为90后95后年轻人。智能环境监测设备消费占比最高,智能喂养设备消费占比提升较为明显。
5、年轻人更喜欢具有“仪式感”的宠物相关物件,不同玩具组合在一起的猫礼盒消费金额是三年前的27倍之多。
6、消费者在宠物洗浴美容等基本服务上投入逐渐增加的也愿意为宠物训练、保险、殡葬、运动娱乐、摄影新兴等新兴服务行业买单。
95后成为宠物消费新主力
上海的宠物年人均消费额最高
▼
2018年国内养宠家庭数量为9978万户,5年里同比增长43.9%,在庞大的养宠基数上,2018年国内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22亿元,为五年前市场规模的3倍之多。线上宠物消费也进入高速发展期,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线上宠物市场近一年增涨近30%。
从人群来看,女性和年轻人都是消费主力。CBNData《报告》显示,线上宠物市场中女性消费占比达六成,90后95后在近一年线上宠物市场中消费占比超过四成,95后的线上宠物消费更是连续三年呈倍数级增长。
不仅养宠能力强,90后、95后也是花式晒宠的主力军,近一年来在快手发布宠物短视频的用户中占比近半。
CBNData《报告》中来自狗民网-宠安家的数据也发现,女性和95后也是线下领养的主力,在宠物领养人群中,63%为女性,95后的占比高达40%。
从地域来看,新一线城市消费增速最高,贡献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宠物消费。其中成都市线上宠物市场规模最大,东莞线上宠物消费增速位列新一线城市榜首。
整体来看,上海的宠物年人均消费额最高,北京紧随其后,杭州、南京、深圳也进入TOP 5。
异宠也成“一家人”
单身党更偏好观赏龟
▼
随着我们好奇心的增强,“异宠风”也渐渐盛行。CBNData《报告》显示,近三年来,线上除猫、狗之外的小众宠物市场蓬勃发展,其中观赏龟由于体积小、方便饲养、价格适中,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青睐,市场规模遥遥领先。鸟类、兔子、飞鼠、龙猫也由于外形可爱等,成为小众宠物中的“香饽饽”。
不同人生阶段线上宠物消费偏好也大不相同,近一年来年轻人为主的单身党更偏好观赏龟、鸟类等小众宠物,恋爱人士更偏爱在逗猫棒、宠物背包这类宠物娱乐休闲设备上消费,而已婚族则更偏好消费鱼缸类清洁用具及饲养用品。
宠物消费升级四大趋势①
营养更定制,营养品风靡
▼
乘着消费升级的东风以及国内宠物保有量的上升势头,宠物消费领域内的品类也正在逐渐变得丰富。宠物食品市场的消费结构,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一方面,宠物营养品、宠物零食的消费比例不断攀升。CBNData《报告》发现,对比主粮,猫狗营养品营养品消费连续两个滚动年的消费占比上升明显。线上猫狗营养品增速连续两年超过50%,猫狗营养品成为近一年来线上宠物消费增速最高的产品之一,并且消费人数和市场规模连续三年同步增长。
营养品消费中,国产品牌占据压倒性优势。CBNData消费大数据显示,2018至2019年度,卫仕成为近一年线上最畅销的宠物营养品品牌第一名。
另一方面,定制粮越发受追捧。以狗粮为例,尽管通用性狗粮消费占比过半,但定制型狗粮的消费增速上涨趋势明显,其中贵宾/泰迪犬定制粮最为畅销。
猫粮的定制化趋势则体现在全生命阶段的呵护,针对绝育及幼猫、乃至孕期猫咪的猫粮不断出现,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宠物消费升级四大趋势②
智能养宠盛行 高颜值产品火爆
▼
年轻养宠人群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平日里工作繁忙,家中的宠物难免成为“空巢宠物”。因此有不少人会选择采用智能设备来照顾“主子”们的起居。CBNData《报告》显示,线上宠物智能设备近四成消费者为90后95后年轻人。
相关产品主要包括环境监察、智能定时定量喂养、智能穿戴及监控类设备,其中智能环境监测设备消费占比最高,智能喂养设备消费占比提升较为明显。
人靠衣装马靠鞍,在视觉经济的时代,“铲屎官”们给“主子”购买用品的另一大趋势就是“要有颜值”。随着奢侈品牌陆续推出宠物用品,线上针对宠物服饰、宠物项圈等也出现高定时尚浪潮。2018年11月,H&M与Moschino合作推出宠物服装,就带动了线上一轮宠物原创设计店铺消费小高潮,陈皮杂货铺手工项圈成为2019线上最受欢迎的宠物原创设计店铺。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也更喜欢那些具有“仪式感”的宠物相关物件,如不同玩具组合在一起的猫礼盒,消费金额是三年前的27倍之多。
宠物垂直电商“猫来了商城”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至2019年,店铺类目呈倍数上升,更多新奇的宠物用品,比如智能猫窝、宠物机器人、自动猫砂盆、猫饭、充满仪式感的零食礼盒等,都成为了养宠人群的选择。
宠物消费升级四大趋势③
娱乐“宠”生,“宠”爱品质更精致
▼
宠物对于主人来说,已经成为重要的精神陪伴者,因此在照顾宠物上,宠物主人在洗浴美容等基本服务上投入逐渐增加的也愿意为宠物训练、保险、殡葬、运动娱乐、摄影新兴等新兴服务行业买单。
对比来看,一线城市综合类型宠物门店占比最高,其他体验式服务辐射多门类。在北上广深,74%的线下宠物门店属于综合型宠物门店,其次为宠物医院,第三为专业的宠物食品用品门店。而宠物美容、摄影、殡葬等门店也百花齐放,提供了更多体验服务的选择。
宠物消费升级四大趋势④
无忧“宠”爱,医疗服务的全方位呵护
▼
宠物健康的需求也在逐渐升级,线下养宠可以前往宠物医院为爱宠进行诊疗,线上也有更多专业的宠物问诊服务上线。CBNData《报告》援引萌爪医生数据显示,爱宠的消化系统疾病、日常护理、皮肤病如猫藓等问题,成为线上用户医疗问诊的热门问题,备受关注。
一线城市对比来看,北京和上海的宠物医院分布更为广泛,广州和深圳的宠物医院则更积聚在小区周围。
近日,一则虐猫直播视频被曝光。视频中的人不仅全程将自己的虐猫行为进行直播,还开启了直播打赏,观看的人只要出钱就能定制虐杀小猫的方式。视频中,被不断摔打的小猫无助地缩在角落里,虐猫者则在直播中反复强调,“你说怎么打咱就怎么打!”
法制日报调查发现,在虐猫虐狗等行为背后还有一条视频贩卖、直播打赏等黑色产业链。
手段极其残忍
王琳是北京一个救助流浪小动物群体的负责人。她至今记得6年前那个傍晚发生的一幕——她救助的一只白色流浪猫被人剥了尾巴皮,浑身血淋淋地从小区生活广场的草丛里钻了出来。
“ 那只猫的尾巴没有保住,它的生存生活能力将大大降低。”想起当时自己用衣服把流浪猫包起来带回家时,猫在她怀里激烈挣扎的场景,王琳的眼眶湿润了。
被剥皮的小猫、装作领养人领养动物后进行虐待、在群护点指使自家的狗追咬流浪猫……做动物救助多年,王琳见过、听过太多匪夷所思的虐待小动物行为。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宠物医院的医生李焜民也曾救助过一只身上全是外伤、血肉模糊的流浪猫。经诊断,这只小猫被人用棍棒类的东西击打过,皮肉开裂,甚至有伤口已经化脓。
对于虐待小动物的行为,王琳、李焜民均表示行为残忍至极,实在无法理解。
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毫无人性的血腥行为还屡次发生,甚至衍生出一条阴暗血腥的产业链。
虐杀事件频发
实际上,类似的新闻早有报道。
今年10月11日,据澎湃新闻,有读者反映网友Ronin在网络售卖脚踩动物视频,其拍摄几千部踩杀动物视频,几十到几千元不等,还可定制。根据小宇提供的视频截图,R将视频以鞋子种类+动物种类命名,内容主要是用脚踩鱼、乌龟、兔子、狗等致死,画面极为血腥。
此人表示,相较于其他虐杀方式,脚踩动物发出的叫声“更刺激”。
2020年,《半月谈》2020年第22期曾报道,类似血腥视频按G出现并可供售卖。
“这个礼拜弄死两只猫了,橘猫抡墙上抡死的,三花被钢管活活打死的。”在一些QQ群里,这样的留言伴随着鲜血淋漓的图片和视频,刺痛着我们的心。
一名反虐待动物志愿者提供给半月谈记者足足130GB的虐猫视频,另有虐狗视频60GB。从志愿者统计的表格中看到,仅2020年4月至10月间,他们就在互联网上搜集到100多起虐杀事件的记录,地点涉及21个省份,虐杀行为包括活埋、剥皮、火烧、水烫、挖眼等。
一名志愿者说,她接触过的此类QQ群有10多个,群内人数从二三十人、五六十人到几百人不等。从他们的谈话可以得知,每天都有动物被虐杀。
此类QQ群往往通过“暗语”或“行话”来掩饰虐杀行为,如有的群名冠以“爱猫群”“小动物行为艺术鉴赏群”,虐杀视频则以“学习资料”“关爱视频”等来命名。
而且,类似事件其实已经多次见诸媒体报道,就在本月已有多起:
仅人民网官微就多次转发相关报道,每次都触目惊心:
“血色交易链”曝光
入群需要“投名状”
正如上文提到,不少人甚至将虐待小动物视频进行贩卖传播,俨然形成一条隐秘的黑色产业链。
近日,一篇标题为“男子花40元买100G虐猫视频,直播打赏还能定制死法”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文章称,电击、剥皮、火烧、开水烫、钳子断腿等虐猫方式之残忍,远超常人想象。
曾是虐猫视频贩卖者的“毛石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虐猫视频买卖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录制虐杀视频的虐猫者、有整理视频资源打包出售的专业贩卖者、有专门在各种渠道拓展客户的中介、有各种卖家。
而据半月谈此前报道,售卖者一般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吸引“顾客”,购买者通过二维码或闲鱼链接支付,再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码观看视频。
当时半月谈记者通过QQ联系上一名卖家,对方说相关视频都由团队拍摄,普通视频10元一部,也可按要求“私人订制”。记者付款后,对方马上发来一个百度网盘分享码,打开后可看到一部30多分钟的虐狗视频,其中包含多种虐待手段。
据介绍,此类视频单部价格从2元到10元不等,打包价从30元到几百元不等。有卖家表示,一般价位是40元200条视频,且赠送“最新系列”,“都是30分钟以上有头有尾的好货”。有些“原创”视频的售价会高到1分钟1块钱,时长从半小时到1小时不等。也有原创者称可以500元打包全部视频。
制作、贩卖视频,能获取不菲利润。据透露,有人一年能赚十几万元。
虐杀动物的视频除卖给个人外,也会出售给一些网站,供用户付费观看。价格往往根据虐杀手法的残忍程度和拍摄者资历来定。如果拍摄者是圈里的名人和红人,卖价就高;如果是刚入圈新人拍的,就相对便宜许多。
图:图虫
据法制日报,王琳透露,这种买卖直接搜是搜不出来的,“卖虐猫虐狗视频的群组,一般人很难发现并加入他们。”
加入这些群甚至需要“投名状”。
据王琳介绍,其所在的救助流浪小动物群体的志愿者曾试图打入相关群组,但进群后会有人“考核”,询问志愿者为什么要入群,知不知道“规矩”,之前有没有类似的虐杀经历等。“要证明你和他们是一类人,才能让你真正接触到他们的‘业务’。 真正被曝光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半月谈在2020年的报道中也提到,新成员加入此类组织一般要通过某些“测试”,如必须按其要求直播虐杀行为,做出“胜利”手势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群组成员会不定期地举办线下聚会,一起虐杀动物,不少人还专门从外地赶到约定地点,在现场拍摄地点、与买家现场交易。
除了贩卖虐待小动物的视频外,更有甚者利用小动物的性命勒索救助人。
有媒体报道称,广东东莞一男子假意领养流浪猫,领养成功后,便以流浪猫的性命为条件勒索救助人。有救助人被要求转账1000多元,在其拒绝转账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虐猫视频。
虐待动物暂不受现行法律规制
为什么虐待小动物事件频繁发生且滋生出相关产业链?
据法制日报,国内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主任刘洪岩分析,虐待小动物行为尤其是针对非野生动物的虐待行为,并不受我国现行法律的有效规制。
“ 对贩卖、捕杀、偷盗、运输、非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等行为,依据有关法律和相关规定可以进行相应的惩处。但对于单一的虐待动物的行为,基本上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制。”刘洪岩说, 随着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兴起,部分利欲熏心者不断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试图通过网络发布虐待小动物视频赚取流量牟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刘洪岩认为,虐待小动物的暴力行为以及出卖相关视频牟利、传播暴力的行为不仅突破了人类文明的底线,还涉嫌违法,可能引导未成年人效仿暴力。
“这种传播暴力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制止,必将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长此以往会对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切勿让法律缺位成为纵容虐待动物及其传播的变相原因。”刘洪岩说。
立法面临现实困难
据法制日报梳理,对于虐待动物者,目前多是道德谴责及依据行业规范进行惩罚。
如山西太原“开水浇猫”事件的施暴者,其就职单位在事件发生后与其解除了劳务关系;
山东某高校大学生范某曾用火烧、电击、剥皮等恶劣手段将猫折磨致死,并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放在网上售卖,被学校予以退学处理。
近年来,一些地方将“禁止虐待”写进地方性法规,但并未规定具体细则和违规后的处罚方式;国家层面也尚没有专门的反虐待动物立法。
国内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曹明德认为,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积极的推动者。“从立法程序来看,我国目前基本上是以部门立法为主,比如环境保护法由生态环境部牵头推动。而对于小动物来说,谁是它的代言人?推动者缺位,立法进程必然会大受影响。”
在刘洪岩看来,从法律的名称来看,“反虐待动物法”调整范围较为单一,出台专门的“反虐待动物法”是否一定能满足社会对动物保护的伦理要求和效率诉求,值得商榷;目前学界尚未对反虐待动物保护立法形成共识。
他认为,专门反虐待动物立法必然会涉及现有的国家动物保护管理体制的全面调整、社会思想和文化观念的根本转变。
“农业农村部也曾提到:在社会生活中虐待动物只是极少数现象,更多公民与动物是和谐相处的,针对这种较少的违背道德行为专门制定一部法律,缺少必要性,而且基本可以通过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来解决。”刘洪岩说,“可见当前推动反虐待动物立法阻碍重重。”
对于相关举报信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访办专函回复指出,虐猫图文、视频属于“违法违规”的“血腥暴力信息”,并表示将督促网站平台全面清理,进一步加大处置力度,切实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尽管困难重重,多位专家仍坚持认为反虐待动物入法很有必要。
“我们不能再任由这种没有良知、道德水准低下的行为继续存在,尤其一些人还从中谋取不法利益,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曹明德说。
人民快评:
虐杀猫狗,良心不会痛吗?
又见虐杀猫狗!
心理该多扭曲才会干出虐杀猫狗的行为;价值观该多病态,才会利用虐杀猫狗来赚钱。
要进群,先纳投名状,足以说明这些人深知虐杀猫狗伤天害理,背离公序良俗,更深知这种变态行为触犯众怒,为人不齿。
谈及为何虐杀猫狗,一名销售者称,脚踩动物发出的叫声“更刺激”。这是多么可怕的恶趣味,为了听刺激声就伤害猫狗?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猫狗的痛苦之上,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稍有人性的人,面对猫狗被虐发出的痛苦叫声,都会心有不忍,而有人却用虐待动物来寻找刺激,真是病得不轻!令人不寒而栗!
一定程度上说,那些虐杀猫狗的人,踩在小动物身上,也是在踩踏良知和人性,他们纳的是投名状,也是罪状!
只是很遗憾,由于法制尚待健全,这类人很难受到法律惩处。从虐杀小动物案例层出不穷看,有关部门应加大立法力度,通过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以最大程度遏制虐待动物行为出现。
法制再不健全,直播虐待动物都是不合法不合规的。主播有病,平台不能熟视无睹!对此类行为,有义务及时制止,否则就是帮凶。
有哲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向往正直的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禁绝伤害动物。身为现代人,应做文明人,应有恻隐之心,应拒绝虐杀动物的行为。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法制日报(记者 陈磊见习记者 孙天骄)、人民日报、半月谈、澎湃新闻、人民网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