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原生态宠物号 2025-01-04 16:16 18
“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帮助消费者增强购买力,以较小资金压力提升生活品质的分期消费方式正迅速普及,尤其是线上消费分期服务,凭借获取渠道丰富、场景多样且办理流程简单等特点,颇受年轻人青睐。 分期消费真的能让我们轻松超前享受生活吗?面对井喷式增长的网络分期平台,消费者该如何理性分期、用好分期?
“万物”皆可分期买
“家电家具、服装首饰、旅游培训等,都可以分期消费”
“家里有小孩,也养了小狗,打扫卫生比较麻烦,这次网购促销,我要使用分期消费购买一款吸尘器。”12月11日,家住合肥市滨湖区的王琪告诉记者,吸尘器日常售价2690元,分期消费的商家活动,3期免息,1期支付896.66元;若是分12期,每期需支付240.97元的本金和16.81元的手续费。而“双12”商品价格降了600元, 2090元,还可以24期免息,每期只用还80多块钱。
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美团“生活费”……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分期消费市场。艾媒咨询和中山大学发布的《国内分期电商市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2019年,分期电商用户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有数据显示,“双11”期间,天猫就为800万个商品开通分期免息,要求开通“花呗”的商家比平常增加八成。 “双11”前8小时,分期乐商城5G手机销量较日常增长3倍以上。
和王琪一样,芜湖市民吴婧购物时也喜欢先看看能否分期消费。 “家电家具、服装首饰、旅游培训等,都可以分期消费,现在很多商家都有分期消费活动。我‘双12’看中的大衣565元,分6期,每期 98.51元,手续费每期4.24元。 ”吴婧说。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分期消费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电商推出分期消费套餐,鼓励消费者分期付款。除了实物商品以外,分期消费还嵌入各种服务领域,消费内容和深度越来越细化。“去年,我报名健身馆的钱就是分期解决的,刚毕业不久,手头没有多少闲钱,用了分期付款之后,每个月我会从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按期还款。虽然有一些利息,但我认为很值得。 ”在合肥一家企业上班的孔知知说。近日,记者发现不仅健身能分期,教育培训、旅游出行都能使用分期消费。在一家旅游电商平台上,欧洲13日游玩,只需月付1250元,分12期付款即可。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来说,分期消费能降低支付门槛,满足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消费升级。
是否划算须“细看”
“很多分期商品都有手续费,而且分期时间越长、手续费越高”
每次选择分期消费,吴倩都要仔细计算手续费。“很多分期商品都有一定金额的手续费,而且分期时间越长、手续费越高。我看中的大衣,如果分12期,每期需要3.53元的手续费,共需要42.36元,而分6期,则只需25.44元,选哪种分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吴倩也表示,“如果细算利息和服务费,有些分期消费的商品未必划算”。
“手机标价是5000多元,选择分期消费之后,我最后还款多了1000多元,等于这手机花费了7000多元。虽然提前用上了新手机,但是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聊起去年分期消费的经历,在合肥打工的赵先生颇感无奈,“像我这样没有稳定收入的打工人员,办理银行信用卡很难,网上商家忽悠我说分期消费门槛低,手续便捷,利息低。可是最后一算,各项手续费比利息还高。 ”
12月10日,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售价5199元的笔记本电脑,可选择3期、6期、12期付款。如果消费者选择12期付款,每期付款465.74元,手续费每期32.49元,总共要花5978.76元,比原价多出779.76元,相当于借款年利率14.998%。对比一下,当前各银行消费贷利率也就6.37%左右。 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些商家推出的一些免息分期产品,收取的手续费换算成年化利率并不低。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兰祥认为, 消费金融已深度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分期买车、分期学习、旅游出行等,分期消费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推动消费下沉,全方位地促进消费升级进程,进一步加强消费对提升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分期消费市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商户故意弱化中介费用,可能会打着“低门槛,零利息,零首付”的噱头诱导消费者,而产品背后的手续费、服务费实际上比利息还高,让消费者如鲠在喉,有苦难言。
“如果分期消费门槛过低,过度诱导借贷消费,可能导致个人过度负债,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郑兰祥说,一些平台的风险监控措施不到位,也容易导致不合格消费者逾期违约等信用问题。
多方合力促规范
“消费金融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消费者应摒弃虚荣、攀比、盲从心理”
申请方式灵活、申请手续便捷、无需抵押担保、审批核准速度快,分期消费凭借这些特点迅速赢得年轻人青睐。以“90后”为代表的群体,成长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新产品快,追逐高效、享受当下是他们的主要消费观,这一群体是分期消费的主力军。根据尼尔森《国内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在年轻人的信用消费中,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渗透率达到60.9%。
在分期消费快速发展的背后,如何才能理性用好分期消费、管好分期消费?
“ 消费金融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债风险,即一个人在多平台分期消费,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出现违约情况。征信市场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多头借贷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相信未来实现国家级层面的征信数据共享之后,整个行业将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郑兰祥说,像淘宝、京东、携程等掌握亿量级用户消费场景的公司,用户基数大,数据资源多,可以敏锐捕捉到用户征信程度,风控成本较低。而其他金融平台很难精准判断消费者的征信“脸谱”。
“分期消费的收费没有统一标准,商家各自定的利率或手续费名目繁多,实际利率高低不一,我们常常难以分辨。 ”王琪希望,监管部门可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商家必须清楚写明白具体利率、所需支付的利息和手续费金额,“防止一些商家用噱头误导消费者,让马大哈在无意中踩‘坑’”。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企业也应规范经营,防控风险。据了解,苏宁金融通过科技手段,研发金融反欺诈大脑、信用风险矩阵、智能催收系统等,分布于分期消费的前中后期,全链条监控风险。平台也通过各种渠道,持续对消费者进行风险提示和正面引导。
“消费金融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以确保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消费者应当摒弃虚荣、攀比、盲从心理。 ”郭田勇提醒,一些开支大的年轻人要意识到,使用分期消费虽然可以缓解一时的困难,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切莫过度消费。
·延伸阅读·
分期消费流行 小心陷阱
1、选择合适正规的金融公司。分期购买手机、电动车等使用的贷款,通常不是商家自己提供,需要向与商家合作的贷款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一些不规范的金融公司可能会乘机混入市场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内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或当地金融办,查询提供贷款的金融公司是否取得金融许可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避免上当受骗。
2、不可盲信“零利息”宣传语。一些商家会打出“零利息”的旗号来吸引消费者,从表面上看利息确实免了,但可能会附加较高的手续费、服务费等项目。而且在办理分期贷款时,部分工作人员不会明确告知这些具体的收费项目。消费者面对“零利息”的宣传要保持清醒,看清楚协议的具体条款,算清楚附加费用的具体金额。
3、看清楚合同条款,尤其看清贷款利息。分期费用往往与期数直接相关,所以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期数。银行一般给出的利率都是按年计算的。金融公司一般写明的是月利率,比如说月利率为1.72%,看上去比银行利率还低,实际算下来年利率是20.64%。这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错觉, 消费者在办理网络分期贷款前,要先算清楚实际利率和利息。
4、记清每月还款日期,避免因逾期产生违约金或不良信用记录。看清提前还款的条件,事先了解清楚费用的收取和计算。(何珂)
上周,Lady Gaga外出拍戏,家中的爱犬却在散步途中被歹徒掳走,她聘请的遛狗员也遭受枪击。心急如焚的她在社群网站上悬赏五十万美元,希望找回被歹徒掳走的爱犬Koji和Gustav。
Lady Gaga的大手笔引起众多相关讨论,一些网友认为以如此天价寻狗十分荒谬,可能助长以名人宠物为目标的勒索犯罪行为;也有不少宠物主表示能够理解她的心情。
Lady Gaga的情况较为特殊却不是个例。相较于过去,现代宠物在主人心目中的地位确实越来越重要。不少人与饲养多年的宠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其视为家庭的一份子。面对宠物的老去和离开,主人往往难以接受。
于是,“宠物克隆”这门生意就此诞生。
饱受争议的技术
自从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Dolly”出现,生物复制技术成熟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此技术在伦理层面一直饱受争议。
生物复制的原理是从想要复制的动物身上提取体细胞,获得其DNA遗传信息,再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其植入未受精的卵子,以电击诱使两者融合、受孕及分化,使之形成胚胎。再将存活的胚胎植入代孕母体中,最终诞生和复制对象的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复制成功率,往往需要制作大量的胚胎,并尽可能准备较多的代理孕母。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宠物复制胚胎存活率已有大幅提升,可达到10~20%左右。但孕育复制体仍需要大量动物的卵子和子宫,除了饲养环境不佳,为了排卵与代孕,实验动物需多次接受药物注射与手术;复制过程也容易使代理孕母与胚胎丧生或畸形。 许多人质疑复制技术会扼杀大量生命、把动物视为行走的子宫,违反生命伦理与道德。
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生物伦理学者Jessica Pierce曾表示:“很多人把复制动物引起的争议视为个人抉择问题。但这抉择不完全是个人的,因为不只是宠物狗会受影响,还包括更多献身于复制实验或工业、而我们难以看到的狗群。”
史丹佛大学生物伦理学家Hank Greely则认为,复制动物之所以不合伦理,在于动物们必须遭受比自然繁殖更多的痛苦,像是在过程中或需为代孕犬注射荷尔蒙。对此,伊利诺伊大学兽医系教授Che Myong Ko表示,注射此类荷尔蒙会对狗只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不断重复注射。
2005年,加州曾试图通过禁止宠物复制的法案,官方举出健康疑虑,并担心收容所将失去控制,因为饲主们转而复制动物而非领养。美国人道主义协会人士指出,世界上有百万猫狗流浪在外,没必要复制宠物。人类完全可以通过领养获得陪伴,同时拯救一些生命;而不是为了获得一只“熟悉的”同伴,以数十只与牠同类的生命安全作为代价。但这个法案最终没有通过执行。
从乏人问津到千万业绩
即便动物复制技术本身不断招致批评,商业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公司仍锲而不舍地进行商业化尝试。
2001年,美国加州“基因存储和克隆”公司培育出全球第一只复制猫,开启了宠物复制市场。作为全球首家对外提供商业化克隆猫服务的公司,却在成功完成两份订单后,便关门大吉。
一开始,该公司以五万美元的售价提供复制猫服务,只有两名客户与之签约,后来价格调降至3.2万美元,依然没有新客户上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克隆宠物技术成本高昂且市场狭小,公司已“入不敷出”,无法继续营业。
随着科技进步,动物克隆的成功率提高了许多。在2005年的复制狗实验中,韩国首尔大学研究团队将1095个受精卵放入123只代理孕母体内,最终只有Snuppy顽强地存活下来,成功率仅有千分之一。依照现在的宠物克隆技术,复制胚胎存活率可达10%~20%左右。
社会观念的变迁让越来越多人更加重视宠物的“独特性”,宠物复制的需求也陆续出现,具有相关技术的公司也再次“浮出水面”。目前较为出名的是美国公司ViaGen Pets、韩国的秀岩生物科技研究基金会 (Sooam Biotech Research Foundation)与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inogene)。
如知名影星Barbara Streisand在钟爱的棉花面纱犬Samantha以14岁高龄过世后,便订制了两只Samantha的复制狗。冰岛前第一夫人Dorrit Moussaieff也预先从现年11岁的爱犬身上抽取DNA送到美国,待牠死后进行复制。
Barbara还在《纽约时报》分享了自己的心情:“我对于失去亲爱的Samantha十分沮丧,经历十四年相伴,我只想以某种方式把牠留在我身边。若我能让牠某些部分仍然活着,如某种从牠DNA而来的东西,我会比较容易接受牠的离去。”
除了没有经济压力的高收入人群,一些普通市民也开始愿意为“复活”爱宠支付高昂的费用。英国的一名新闻工作者Tom Rubython为了复活爱犬,出售了两台心爱的座驾来支付十万美元的复制费用。Tom表示自己十分清楚复制已死的宠物“不是理智的决定”,但爱犬情深的他“别无他法”。
上海的金女士在爱犬因病去世后,决定分期付款38万元人民币,向希诺谷公司购买宠物狗复制服务。她对此表示:“这或许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但只要有可能,我会尽量想方法去做这件事情。我做这个决定时,没有跟别人商量,我不会受别人影响,因为牠对我的价值超过了38万元。”
现在的宠物复制技术并非十全十美。克隆虽能保证99.9%以上基因相同,但是毛发的花色基因表达存在随机性。若是花猫,在外观上则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一致。
再者,目前的技术仅限于生理上的基因复制,无法保留宠物的记忆和个性。由于克隆体跟本体的生活条件和饲养环境可能有所差异,宠物性格也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这也成为部分宠物主拒绝复制宠物的原因,如网友@人河表示:“复制出来的也就不是原本的牠了。”网友@鱼与驴与绿鲤鱼认为:“这样不管是对已故的宠物或是自己都蛮残忍的。”
女星Barbara坦承每只复制狗都有自己的性格,纵使与逝去爱犬有所不同,但不代表这些复制狗对她毫无意义:“你可以复制狗的外表,但无法复制牠的灵魂。尽管如此,每次我望向牠们的面孔,都会想起Samantha,因而会心微笑。”
对此,希诺谷表示下一步将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或人机接口技术储存宠物的记忆,并将其转移到克隆体身上。
近年,宠物克隆似乎越来越受欢迎。韩国的秀岩生物科技研究基金会成立至今已成功制作出逾1200只复制犬,并开通犬体细胞存储等多项业务。
希诺谷工作人员表示,2018年公司克隆了二十只狗,全年业绩约两百多万;2019年,全年业绩上升至一千万。直到 希诺谷已接收了近百份的克隆订单,还推出了团购促销活动,并在去年完成B轮融资。
更具想象力的B端和G端市场
虽然订单数量和业绩持续增加,但就总量而言,宠物克隆仍是非常小众的生意,其业务需求仍无法负荷公司高昂的研发与人力成本。一些公司便开始将技术应用到B端与G端市场,尝试进行工具犬、竞技性动物(赛马、斗牛等)或食用动物的大规模繁殖和培育,以及濒危动物的保护与复育。
像警犬和搜救犬等特种工具犬只能使用特定的犬种,一只合格的警犬配种、培育、选拔到训练需花费数年时间与数十万元的成本。若是使用克隆技术,不但能彻底解决选种问题,还能大幅缩减训练的时间成本。
如秀岩基金会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便是复制了911恐怖攻击中搜救了最后一名生还者的英雄搜救犬Trakr。其“后代”现正在美国生活,继续担任搜救犬工作。近年,秀岩基金会还持续收到来自美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关于复制警犬或搜救犬的订单,以延续优秀犬只基因。
2018年,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与云南农业大学、希诺谷公司展开合作,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首只克隆警犬“昆勋”,经过九个月训练,“昆勋”已通过考核并正式加入警队,大幅提升了优秀警犬的培养效率。2019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也和希诺谷公司合作,培育了六只警用克隆犬。
在濒危动物保护方面,去年十二月,美国动物克隆公司ViaGen Pets&Equine与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野生动物保护组织Revive&Restore合作克隆出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黑脚雪貂(black-footed ferret),这也是第一个被科学家成功复制的濒危物种。此克隆体若成功交配、繁殖,可为黑脚雪貂提供独特的遗传多样性。
不仅是野生动物保育地,一些动物园也存在类似的需求。动物的长途运输必然伴随着健康及安全风险,且珍稀动物的买卖数量也受到各地法规限制。使用克隆动物便能规避此类问题,若是采购量大,市场规模将不可估量。
今年初刚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2020全年市场收入逾千万元的希曼基因便以大型动物和珍稀动物的克隆繁殖为主要服务,如动物园“必备”的非洲银背大猩猩(俗称金刚猩猩)便有严格的进口数量限制,市场供不应求。
根据希曼基因预估,其克隆研发成本近一千万元,耗时两到三年;根据边际效应,第二只以后的培育成本仅为五十万元一只,但技术成熟后每只零售价便可以达到3000万元,预计能每年能有数百只的销售量。除了金刚猩猩,希曼科技还与动物园签订了羚羊、斑马的定点合作项目,克隆订单金额高达8000万。
除了动物复制,这类公司也多半拥有基因编辑技术,并提供基因保存服务。如ViaGen Pets的马匹克隆业务,可在改善赛马性能的减少近交与遗传疾病的影响。 ViaGen Pets已成功克隆了数千匹精英赛马,包括ViaGen总裁布雷克·拉塞尔自己的种马。
希曼基因则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犬、自闭症模型犬等基因编辑疾病模型犬,用于研究人类遗传病、心血管疾病、罕见病和脑科学疾病治疗。
结语
动物克隆与相关产业的玩家屈指可数,市场仍是一片蓝海。随着宠物经济的发展,宠物克隆服务也慢慢从小众走向公共视野。世界各国对于复制动物仍没有明确的规定,商业化复制宠物也就在几乎空白的监管环境中往前发展。
尽管这项技术确实能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问题,如基因编辑可用于进行疾病治疗研究、体细胞克隆可帮助复育濒危物种等,动物复制技术发展至今仍然争议不断。
创造物种本来是上帝的工作,人如果抢了上帝的活,会不会被惩罚?只有留给时间来解答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