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文心雕龙·神思》给当下创作的启示作者:王树森(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文心雕龙·神思》给当下创作的启示

作者:王树森(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著。清人黄叔琳曾称之为“文苑之秘宝”,又说“缀文之士,苟欲希风前秀,未有可舍此而别求津逮者”。读《文心雕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神思”篇中的这段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细读之,深感治文学者,应当对此中关于如何培养“神思”的思考予以特别重视。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刘勰塑像资料图片

刻苦而广泛的学习是治文学的第一步

先说“积学以储宝”。宋代的严羽曾说:“夫诗有别材,非关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文学固有其区别于其他文字的特殊之处,但若据此认为治文学可全凭天分而无需勤学,显然是大谬。

国内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即“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两汉赋家均是学养富厚之人,从有关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等勤学苦读的那些掌故中,就可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在唐诗史上成为“自辟宇宙”的大家,首先离不开“积学以储宝”。国内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流作家,多为一身兼学者与作家二任。反之,有的作者虽不乏天资,但殊少后劲,故不少一时之作,过后品读缺少回甘。

强调积学,并非强求作家当专家,更非强求作家只能枯坐书斋。曹雪芹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一切有益知识,都是文学工作者所珍重、开掘的富矿。无论如何,刻苦而广泛的学习是治文学的第一步,须臾不可轻慢。否则,只会像刘勰所言:“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以正确的情理、文理与道理为指引

治文学不仅离不开勤学,更离不开明理。假如不能“酌理以富才”,不能以正确的情理、文理与道理为指引,同样会事倍功半乃至误入歧途。

杜甫前半生久未得志,安史之乱后更体验到从国家到个人的各种苦难,但他不仅没有意志消沉,而且始终怀抱赤诚之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辉煌。背后的情理在于,杜甫从来都认为他所亲历的“开元全盛日”就是原始儒家理想的现实建构,他相信“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也遵奉“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志向。不明乎此,读杜诗难免出现偏差。

李商隐的骈文在后世获得“今体之金绳,章奏之玉律”的高评,原因就在于他在学习前代经典时吃透蕴含其中的文理并将之融进自己的创作,在创作上自认与杜甫、韩愈等心有灵犀,这也是他摆脱一般四六文形式主义积弊的要领所在。

现在有些文学创作为人诟病,就是因为存在不合常理的逻辑硬伤、不合情理的编造,违反起码的艺术逻辑。这就说明,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公认的社会运行基本法则即道理要有会心之见,并据此进行正确的创作与批评。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文心雕龙》(黄叔琳注)资料图片

身体力行深入生活现场

如果说“积学”与“酌理”是一个作家必备的基本素养,那么“研阅以穷照”亦即深广扎实的调查研究,就是作家在进入具体文学活动时绝不能缺失的先手之棋。

文学不是一般的社会工作,但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甚至对此要求更高。晋代左思为创作《三都赋》,不仅拜访张载、陆机、陆云等饱学之士,而且“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没有这种严肃认真的研阅态度,左思不敢那么自信地宣示:“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清人蒲松龄为搜集奇闻逸事,甚至在路边开设茶棚以换取行人说稗,继而“集腋为裘……浮白载笔”,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调研。

“研阅以穷照”的意义绝不只是增广见闻、积累素材这么简单,其关系到一个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正确认识并指导文学实践的大问题。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并未回避时代的曲折,但他塑造出的坚忍不拔的孙少安、追寻梦想的孙少平、一心为民的田福军,更给人一种真实的光明力量。老藤的《北地》通过一个毕生奋斗在黑土地上的高级干部常克勋的回忆,串联起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北地》最大的突破在于实事求是、客观通达,特别注意开掘每一个时代都不曾远离的温暖与忠贞。路遥与老藤的判断和处理皆来自身体力行的“研阅”。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不仅进机关、下矿井、驻农村,而且翻阅了十年间的各级党报党刊,从中获得生香真色的时代认知。老藤长期在党政机关任职,近距离接触到各级领导干部,这让他在书写这个群体时心中有数。

注重语言的韵律和文采

文学终究是语言的艺术,作家也好,文学研究者也罢,任何观点立场判断,都要靠语言来传达。再好的素材内容,假如没有恰当的语言或修辞来支撑,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反过来,假如作品语言过硬,纵使题材传统,也能有特殊的吸引力。

国内古典诗歌发展到八世纪上半叶,出现过一个被文学史家以“盛唐气象”命名的高峰时代。如果从内容的新鲜或思想的深刻来看,盛唐诗歌与其前后的诗歌创作相比,并不显得特别卓荦。但“盛唐气象”依然广受欢迎,我们那么热爱李白、杜甫与王维,根本原因是盛唐诗歌以一种精彩绝伦的语言,创造出一个无与伦比的“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和理想境界,与一切向往美好纯真的读者产生超越时空的共鸣。

再说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这段唱词,至今仍传唱不衰,就是因为其意蕴、韵律、文采都有动人之处。

刘勰提出“驯致以绎辞”,对今天的文学实践具有特别的启示。新时期以来,文学工作者经营语言的意识与能力都在增强,一些作家甚至形成具有辨识度的语言风格。王蒙的汪洋恣肆、陈忠实的粗犷质厚、王安忆的细腻精致、韩少功的朴茂、毕飞宇的冷峻……

刘勰曾批评的“乖理违义”的修辞之病,在当下一些作品中并未消失,这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领域,也表现在文学研究领域,比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语言欧化倾向,到后来叠床架屋式的概念堆砌现象,等等。类似郭沫若、茅盾、萧涤非、林庚、钱谷融、蒋和森的那种既大气包举、严谨深刻,又眉目清晰、神采飞扬的研究语言越发稀见。文学研究者忽视了一个道理,即老老实实的修辞也能检验一个学者是否成熟与有诚意。

刘勰看重“神思”,既指其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又从“学、理、阅、辞”四端明确用力的方向,而“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更把“虚静”作为培养神思的前提。国内文学史上从不缺“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的殚精竭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卓越,“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益求精,这些都证明刘勰“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而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于心力”这个论断的正确性。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对文艺和社会精神生活都是一种伤害。想要根治当下文学领域存在的某些“浮躁”病,不妨重温刘勰充满善意又本色当行的文学箴言,让“一服古方”再展功效。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2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澎湃新闻获悉,7月29日,2023艺术仓库·乌镇“游牧的种子”粮仓艺术展在乌镇西栅丝厂开幕。此次艺术展由江南古镇乌镇与国内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携手主办,31位美院毕业生的作品在粮仓呈现。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乌镇西栅丝厂粮仓俯瞰照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粮仓外景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粮仓外景

与传统的美术馆不同,此次展览场地点是乌镇粮仓。粮仓原为20世纪60年代的乌镇粮管所,2017年经重新改造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展示空间,占地面积近1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35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延续原有六七十年代典型的标识。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粮仓展厅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粮仓展厅内《山水系列》作品

每年国内美院毕业季展览都能引起社会关注,今年以“大脑花园”为主题的毕业展也吸引每天近万人的排队参观。“游牧的种子”正是从“大脑花园”延伸而出,这场粮仓展览是毕业生们通过学习和努力所获得的成果和成长的见证,也正是将这些种子播撒向社会的起点。

展览共计展出31位创作者的53件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光影魔方”,由雕塑系学生作品构成;第二部分是“心灵时空场”,是公共空间艺术系“青艺周”展览“大脑花园”的分主题,以此回应后疫情时代下我们对个体与社会、时间与空间的重新思考以及由此发出的艺术再实践;除乌镇粮仓展区外,濮院时尚古镇展出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的作品是第三部分“远古文化池”,由纤维艺术系学生作品构成。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如何建造一个顶端》

此次参展的作品,媒介手段丰富,主题内涵多元,既有自我内心的审视,也有对外部世界的关照以及专业本体语言的探索与研究;在视觉感受上,有主题叙事性的表达,也有蒙太奇般的解构与重构,更有抽象意义的物质形态的构造。

展览现场,除了传统雕塑,青年创作者们围绕乡村公共艺术、共情与场所精神、工业遗产与再生、科技幻象与未来展演等多个方面展开的创作思考,这些年轻创作者用自己特有的敏锐去解码当下的生活。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当我们沉醉于爱》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所谓伊人》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我们远离自然。展厅里一件《所谓伊人》的作品,用竹子、柏木、石砂塑造了一片田间,此外加入了钢板、铁球、电机件等模拟了于田间嬉戏的移动人群。作者说:“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快乐源于何处,仅能看到他们在田间嬉戏,在沙堆上玩乐……他们处于他们的乐园里。”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盲目行走》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如果疼痛是种破碎的声音》

《盲目行走》塑造了无数从皮壳之中脱离,游走在身躯左右的匍匐小人,来自何处?走向哪里?《如果疼痛是种破碎的声音》将疼痛的不可言说性,用破碎的纸浆展现在观众面前;《芸芸众神》则将神、人、动物三者融合,体现生命之间互动与共生的关系;《山水系列》则兼具了传统审美意向和现代雕塑语言。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芸芸众神》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造“景”》

在国内的园林建筑中,造“景”是让不同建筑元素具有功能性和趣味性,而漏窗增加了园林空间中的层次感和在空间中与构成元素互动的一种趣味。而“窗”的概念对于当代人来说不再是汲取阳光,呼吸空气,观赏风景的含义,窗口可能是数字软件中的对话框,是人与机器交流的一种程序载体,透过“窗”所接受到的视觉信息是一种虚拟状态。刘嘉琛的《造“景”》,通过这种手工与数字化编织结合的方式去实现用虚拟建构真实的过程,也想通过作品引发我们关于信息化时代的思考。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Autolife-01(自动繁衍零一号机)》

当代、先锋的艺术创作与历史、传统的乌镇相结合,碰撞出了独特的气质,展览中不少作品赛博朋克风十足。《Autolife-01(自动繁衍零一号机)》是作者用金属、树脂等综合材料打造了一台人造子宫,当生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倘若人造子宫真的问世并被应用,这些批量生产的人类又会组成怎样的社会?可以看到,作者借由现代食品行业批量化生产消耗品的特性,放大并夸张了人造子宫生产人类方式中具有争议的部分。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N.N.S-拟物剧场》

另一件用温度、光敏、声音传感器打造的作品《N.N.S-拟物剧场》也是对工业化未来的思索。作品利用“人工构造”的思路构建一个未来自然系统,该系统仍具备自然系统的适应性本能,试图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生长,没有尽头没有结束,在各种系统的影响下不断演化。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自由落体》

曾经的粮仓存放的是物质粮食,艺术仓库存放的则是精神食粮。国内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郑靖介绍,粮仓不仅仅有新作品的展示空间,同时还有艺术仓储空间。艺术展展出后的作品并不会完全撤回,将有部分作品保留在粮仓的展厅中。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2022年“步履环境”艺术展的作品也以仓储空间形式呈现在粮仓4号展厅中。“艺术是服务社会的,雕塑与公共艺术也更多是直面社会和公众的,我们希望艺术仓库成为一个永不落幕,对外不断输出的艺术空间。”郑靖说。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粮仓4号展厅为仓储展厅

作为热门的旅游古镇,粮仓艺术展迎来的观众也势必更加多元,观者的审视也将形成作品的一部分。“在专业的艺术展厅中,作品呈现的是一种状态;来到乌镇、进入粮仓的空间后,作品又焕发出另一种状态,对于作品来说也是一种新的生长。”国内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此次项目统筹寇树德介绍说。此次选择的展品,除了雕塑作品、纤维作品这类偏向架构和造型的创作外,还有更加考虑空间本身的公共艺术作品。

“国内美术学院来乌镇做了很多在地性创作,今年也是第二年在粮仓办艺术展。我们在乌镇还做过一些户外展演的作品,比如在乌镇戏剧节期间,针对江南水乡的水域空间创作一些面向公众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直面观众后会得到的反馈,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去平衡创作者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我们想做的就是将艺术的种子散播在公众之间——走出校园,打破界限,建立‘无墙’学院,希望将创作与实践和公众联系在一起,进入公共空间。”寇树德说。

创造“神来、气来、情来”的艺术世界 在乌镇粮仓,这些毕业生“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粮仓外景

澎湃新闻获悉,未来艺术仓库还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持续有效的艺术平台,持续活化艺术仓库空间并扩大乌镇艺术仓库的影响力。

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

原创文章,作者:无悔青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cw.com/y/140484.html